
儀器、設備發(fā)展歷程分析
到了 20世紀90年代及以后(即1990年以后)的國際水平。50%左右的一 線科學家和科研管理者認為其使用的主要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整體水平達 到了 1996年以后的國際水平,其中67%的大學管理者、37%的科研院所 管理者認為本單位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達到1996年以后的國際水平;60%左 右的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兩院院士、47%的科研院所專家認為其使用的 科研儀器設備已經(jīng)具備1996年以后的國際水平。另外,我國也有部分大型 科研儀器的性能水平達到了當前國際先進水平。據(jù)本項目所作調查, 16. 4%的一線科學家和科研管理者認為其使用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達到了 21世紀初的國際水平,特別是38%的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認為其使用的大 型科研儀器設備達到了 21世紀初的國際水平。如北京磁共振腦成像中心裝 備了我國第一臺用于腦功能成像研究的3Tesla高場強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西 門子MAGNETOMTRIO),目前其成像質量已躋身國際最高水準之列,同時 利用其他相關裝備,建設形成了國際先進水平的以磁共振成像和高分辨腦 電成像相結合、磁共振成像和穿頭顱磁刺激定位相結合為特色的腦成像實驗環(huán)境。再如北京離子探針中心從澳大利亞新引進的核心儀器——超大型 精密科學儀器“高分辨率二次離子探針質譜計(英文縮寫SHAIMP)”是 各國地質學家夢寐以求的科學儀器,我國已成為繼澳大利亞、美國、加拿 大和日本之后少數(shù)幾個擁有這種儀器的國家。
我國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在總量和性能都有較大改善的基礎上形成了一 批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部門實驗室為主的大型科研儀器“集聚”基地,初 步形成了我國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裝備體系。自1984年開始,經(jīng)過近20 年的努力,我國建設了 16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幾百個部門重點實驗 室,裝備了大量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若干重點實驗室的整體實力已經(jīng)達到 國際水平),有效地支撐了我國基礎研究的整體部署和協(xié)調發(fā)展,并且科 技部支持中科院、教育部等相關部門,以共建共享形式建設了 10個國家大 型科學儀器中心:北京質譜中心、上海質譜中心(有機)、上海質譜中心 (無機)、離子探針中心、核磁中心、磁共振成像中心、廣州質譜中心、長 春質譜中心等,形成了一批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使用基地,極大地推動了 我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在此基礎上,科技部推動建立了若干地區(qū)大型 科學儀器協(xié)作共用網(wǎng):北京科學儀器協(xié)作共用網(wǎng)、上?茖W儀器協(xié)作共用 網(wǎng)、廣州科學儀器協(xié)作共用網(wǎng)、沈陽科學儀器協(xié)作共用網(wǎng)、吉林科學儀器 協(xié)作共用網(wǎng)、陜西科學儀器協(xié)作共用網(wǎng)、四川科學儀器協(xié)作共用網(wǎng)、湖北 科學儀器協(xié)作共用網(wǎng)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聯(lián) 網(wǎng)共用”的局面以及我國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裝備體系的形成。
但相對而言,我國現(xiàn)有大型科研儀器在整體上性能仍然偏低,不能支 撐現(xiàn)代科研工作的需要。一方面,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我國過去引 進的國際先進科研儀器已經(jīng)不能支撐當前科研工作的需要,相當部分科研 項目由于沒有高性能的科研儀器設備而無法開展工作。另一方面,我國仍 有相當部分的科研儀器設備性能處于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水平,遠遠落 后于當前的同類儀器性能水平;據(jù)本項目調查,23. 4%的一線科學家和科 研管理者認為其使用的主要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處于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 水平,特別是有27%科研院所一線專家認為其仍使用1990年以前國際水 平的儀器設備。一部分儀器由于長年持續(xù)運行,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老化、 損壞甚至停用或半停用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我國許多學科的科研和開發(fā)工 作。如中國醫(yī)科院基礎所的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1997年購入,計算機 系統(tǒng)仍是DOS水平,且激光管能量降至應有的53%,已基本處于不能工作 狀態(tài)。一部分科研儀器設備的種類不齊,配套附屬設施不全,運轉使用所 必需的配件、試劑短缺現(xiàn)象嚴重,降低了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
中國醫(yī)科院的JEM-2000透射電鏡性能比較先進,但配套設備“超薄切片 機”巳有20年的歷史,速度、精度等基本性能已不能滿足目前需要,影 響了 JEM-2000透射電鏡性能的發(fā)揮。我國購置的蛋白質飛行質譜,性能 尚可,但分析范圍有限,必須與電噴霧質譜(如Q-TOF)共同使用,由 于電噴霧質譜的缺乏,蛋白質飛行質譜的作用沒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我國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在整體上數(shù)量不足,個別領域大型科研儀器甚 至極度匱乏,制約了我國科學技術的持續(xù)發(fā)展。我國有機質譜、掃描電 鏡、計算機及工作站、透射電鏡、核磁共振波譜儀、X衍射儀、電子儀器 等多類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數(shù)量不夠,已成為關鍵材料與器件研究、傳統(tǒng)材 料改性和新材料探索問題研究、清潔能源開發(fā)利用技術研究、藥物研發(fā)新 技術研究、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技術研究等相關領域科研發(fā)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據(jù)本項目調査,57. 6 %的科學家與科研管理者認為目前大型科研儀器設備 不能滿足科研工作需要的主要原因是數(shù)量少。如基礎醫(yī)學領域研究條件相 對好的中國醫(yī)科院基礎所,目前承擔著國家攀登計劃、“863”、攻關計劃、自然基金重大、重點課題等數(shù)十項科研項目,但由于只有飛行質譜和電噴 霧的離子阱各一臺,數(shù)量和種類嚴重不足,迫使所內研究人員委托所外甚 至國外實驗室做實驗,延誤了科研進程,大大增加了科研成本。哈爾濱獸 醫(yī)研究所作為一個有近500名科研人員的大型研究所,只有一臺8道基因 序列分析儀,該所承擔著幾十項國家科技攻關、“973”、“863”重大科研 項目,研究任務繁重,即使測序儀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也僅能滿足禽流 感病毒的測序,而所內其他10個研究組無法使用,嚴重延誤科研進程。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個別領域大型科研儀器極度匱乏,嚴重制約了這 些領域的發(fā)展。如海洋大型科研儀器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學科,重要學科 如物理海洋和海洋生物等學科幾乎為零。缺少如水下自航行平臺等先進的 測量手段,許多重要的海洋參數(shù)(如:湍流、內波等)不能獲取,設備不 夠完備,制約了相關海洋科學研究的發(fā)展。在畜牧科學領域,尚無精密的大型營養(yǎng)傾實麵賄能量傾賴實難,猶開麵細辦代 謝試驗研究。也沒有X?Y精子分離大型儀器設備,X?Y精子無法準確分 離,直接影響胚胎工程研究的有效開展。